全部新闻
我校举办“跨文化全球胜任力·礼仪赋能”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5-03-23   浏览次数:17

本网讯(记者 黄卉菁 蔡晓坤)3月19日,为持续提升我校师生的跨文化全球胜任力、提高外事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与专业水准,我校特邀原中共广州市委外事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港澳办主任刘保春博士开展“跨文化全球胜任力·礼仪赋能”系列讲座,全校各学院及相关部门逾400名师生参加讲座。

当天下午,刘保春博士首先在行政楼703报告厅为全校外事联络员带来题为《礼宾规范与外事礼仪》讲座。他从礼宾官“大管家”的角色出发,阐述在国家外交活动中礼宾官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精抓细节的重要职能。他表示,“礼”是基本的规则与规矩,“宾”则意为次序或程序,在涉外活动中,迎送、见面、会谈、用餐、赠礼等全过程处处皆是礼仪、点滴都是细节。凭借长期从事外事工作的丰富经验,他以多边外交活动、中外领导人会面等多个活动为案例,分析了在“尊重、平等、适度”原则下各个环节的礼仪规范,更指出“礼”既能展现国家的形象,还能处理微妙的外交关系。当刘博士展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其授予国家“资深外事工作者”证书的照片时,全场为之惊叹,他说道:“外事人做事务必严谨仔细,涉外交往务必遵循平等尊重的核心原则”,希望以此勉励我校师生提升自我、影响他人。

刘保春博士进行《礼宾规范与外事礼仪》讲座(蔡晓坤 摄)

当晚,刘保春博士在A7-101教室为国际商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第二场专题讲座《全球视野下的礼仪之道》。讲座聚焦新时代涉外交往场景,通过理论解析、案例研讨与情景模拟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系统构建跨文化交际知识体系。他结合其多年外事工作经验,以我国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外事活动为典型案例,深度解析不同文明语境下的礼仪准则。通过对比分析英美“直接表达”与东亚“含蓄沟通”的文化特质,他阐释了“知礼守仪”在消除文化隔阂中的关键作用。他现场演示了国际通行的15度握手礼、双语名片递接规范及会谈座次安排等实务操作。“当遇到左手文化国家代表时,应特别注意肢体接触的边界”,他边示范边提醒。他强调,“礼仪的本质是对人性的尊重与共情能力的具象化。当代青年应建立三维礼仪认知体系:在价值维度恪守相互尊重,在行为维度践行平等开放,在实践维度保持文化敏感度。”

讲座现场(张楚晗 摄)

示范礼仪站姿(张楚晗 摄)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国际商学院会计学ACCA审计双语班的庞同学感慨到:“这场讲座不仅教会我交往中的‘硬通货’,更开启了我文明对话的新视角。未来,我愿以礼仪为舟,让每一次微笑与握手都成为连接世界的起点。”国际商学院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双语班的韦同学也感慨到:“本次讲座让我领悟到礼仪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青年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未来我会将本次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礼待人,行动践行所学。”

互动环节(张楚晗 摄)

外国语学院陈立平教授评价道:“刘保春博士的讲座以鲜活的案例诠释跨文化礼仪精髓,既见专业深度,又显人文温度,令人受益匪浅。我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助力学生以深刻的文化自信,加入到世界的对话之中。”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陈丽君表示:“刘保春博士的讲座为我校外事工作提供宝贵指导——礼宾规范不仅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更是展现国家形象、推动跨文化合作的重要纽带。”

据悉,本系列讲座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旨在提升师生的国际礼仪素养,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刘保春,华南理工大学翻译专业文学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政策专业理学硕士、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理学博士。曾任中共广州市委外事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市政府港澳办主任,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穗港、穗澳合作专项小组穗方副组长,广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