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谢晓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所有“遇见”,皆有意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与北方莱瓦顿斯坦德大学(下称“NHL-Stenden”)的第18届“中国龙·荷兰狮”跨文化学术交流活动这场盛大的跨洋“遇见”,在10月23日下午的暖阳中,敲响了闭幕的钟声。荷兰NHL-STENDEN大学“中国龙·荷兰狮”项目负责人Nick van der Molen、该校相关老师Koen van Haeren、Marno Akkerman及126名学生,我校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来自9个学院的102名学生等参加了线上闭幕式。
“跨国公司的竞技场”,自主学习是成功的内核
活动主线Management Game的仿真模拟,带给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不一样的角色与体验,随之而来的,也是各项挑战与难题。CEO不禁发问:“我们公司的定位和战略该如何制定?”CFO颇感为难:“为何我们公司的银行贷款居高不下?”CMO压力不小:“我们的产品如何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HRM焦头烂额:“公司人员该如何合理配置?”这些“发问”在活动一周的时间里,一直伴随着参与其中的同学们。
全新的体验,全英的系统,全然陌生的队友,如何破开这一僵局?经济学院的王同学对此深有体会,“为了能跟上活动的节奏,必要的努力是免不了的。我们积极通过网络搜索和线上学习,一步步地熟悉系统,在不停的尝试和摸索中前行。有一次我们的公司分数变高了,大家都发出了恍然大悟的感叹:‘原来是这样做的!’”分享成功的瞬间,王同学脸上洋溢着自豪且自信的神采。
5天的在线“竞技”,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商科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内在的转变:活动在他们身上种下了自主学习、领导力和协作力的种子,并将从今后更多的人生历练中汲取养分,开花结果。
线上活动的初尝试,周全准备是圆满的秘诀
在决定将我校明星活动“中国龙·荷兰狮”跨文化学术交流项目移至线上后,我校与荷兰高校进行了长久的磋商,就活动时间、方式、内容、平台等,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学校从校内学生面试选拔、破冰、培训、平台测试等接连准备“前菜”,为活动“主菜”做好了铺垫,力求为同学们呈现一场学术及跨文化交流的“珍馐美馔”。初次进行的线上跨文化活动,初次使用的Microsoft Teams平台,初次采取的1分钟Elevator Pitch考核方式... ...看似简单,却蕴藏着许多勇敢的初尝试和努力。
优秀组别展示(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 供图)
闭幕式当天,中荷学生联手组成的51家跨国企业,在同一个系统的不同pool里“操盘”,密锣紧鼓地进行了最后一场“厮杀”,只为给自己的公司抢占“第一”的高地。入选前十名的小组进行精彩的展示,既书写了活动的圆满故事,更是深深印证了“知深行远,勇践无惧”这句话。作为本场盛宴的“甜点”,7位担当演示主讲的华广学生,以流畅的英文、独到的策划,为一切付出的努力馈赠了甘甜。
荷校教师代表Koen van Haeren在闭幕发言中表达了对所有学生精彩表现的赞赏及对我校组织协调本次活动的感谢,“我们的首次线上活动能圆满落幕,离不开贵校的大力协调和妥善组织,贵校的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再次让我们感到惊艳!希望我们的成功能延续,我们的友谊有更多的续篇!”
国际交流的新常态,在线教育是开放的助力
闭幕仪式进入尾声,我校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主任助理陈贤贤老师组织大家将摄像头打开,在线合影留念。在满屏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孔中,同学们道了一次又一次的再见,却都舍不得关掉自己的麦克风与摄像头,点下“退出会议”的简单动作此刻变得尤为艰难,5天的友好交流与良性竞争,时短情长。“队友们的声音与微笑、到点就转换的“英文”语言频道,晦涩难懂却又值得奋战的小组项目... ...要告别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太难了!”管理学院的李同学在告别感言中表示,“能够拥有这次交流的机会真的很难得、很幸运,在线交流并不能阻止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线上闭幕式现场(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 供图)
在疫情限制了跨境流动的当前,两校通过在线交流为同学们创造友谊的契机,搭起缘分的桥梁。陈贤贤引用了叶芝的话来表达举办此次活动的动机与初心:“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她表示,“教育是跨越边界的灵魂唤醒。疫情期间,教育、尤其是国际化教育如何克服客观限制,继续做学生通往国际化人才道路上的‘燃灯者’?我们要想得更深,走得更前。本次‘中国龙·荷兰狮’线上跨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就是我们在探索中交出的答卷。”
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承担了愈来愈重的角色。由于疫情,在线教育应运而生,如何在国际化“回潮”的当前更好地利用技术、加快教育对外开放?如何跨越重重界限、打造国际交流在线新常态?疫情下,不只是挑战,更是机遇。
文字录入:谢晓敏 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编辑:赵晶